4月18日-19日,固生堂中醫2024年第一季度集團經營分析會在蘇州舉行,會議主題為“老板心態 股東思維”。本次會議總結了今年一季度各區域業務的發展情況,并重點針對優秀經驗進行深入分享和研討,推動各區域強化優勢、取長補短,落實公司有效的、有內涵的、可持續的發展策略。
(固生堂中醫2024年第一季度集團經營分析會舉行) 固生堂董事長涂志亮,輪值執行總裁鄭項,首席財務官鄧仕剛,首席戰略與策略官李明芮,副總裁李潔等集團高管、各區域負責人及核心骨干近150人參加會議。會上,涂志亮董事長以“老板心態 股東思維”為題作主題講話。他強調,所有小固要秉承老板心態和股東思維,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為業務結果負責。
(涂志亮董事長主題講話)堅持老板心態 股東思維
秉持老板心態,首先是目標導向,為目標制定有效的策略和計劃,并以獲取結果為最終目標。涂志亮董事長要求小固應摒棄經理人匯報、向上管理等被動思想,從經理人角色轉換為老板心態和老板思維,眼睛盯著目標和結果,而非盯著領導的意志,做到不唯上、只唯實。二是要敢于決策,并承擔決策帶來的責任;三是要有毅力和堅持,在認定了正確的方向后,應該全身心投入,以老板心態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,直至取得業務結果。 股東思維,則要求小固在關注自身職責范圍的基礎上,更要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思考問題,為客戶創造價值,為股東創造回報。 涂志亮董事長表示,老齡化趨勢加深、中醫門診需求上升以及支付體系改革這三大因素,決定了中醫行業發展具有確定性和持續性。 其一,老齡化趨勢和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是我國長期面臨的挑戰,中醫藥在應對老年病、慢性病方面優勢突出。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,到2035年,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4億,占全國人口總數近30%,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。中醫藥憑借其在治療慢病領域的獨特優勢,在“銀發經濟”持續升溫的背景下,可以更好地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的健康需求。 其二,中醫門診需求持續提升,優質中醫師供給不足仍是主要矛盾。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,2022年中醫類別執業(助理)醫師76.4萬人,相較于2022年12.3億的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,醫生供給明顯不足。隨著老齡化持續加深,門診需求上升,優質醫生供給更為緊缺。為了解決優質醫生供給不足的問題,固生堂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,延請名老中醫到基層出診,增加醫生的時間供給,釋放醫生的生產力,助力解決老百姓“看病難”的問題。 其三,在建設“健康中國”的總目標下,政策要求醫療費用要從住院向門診轉移,門診統籌金額加大,門診規模將在未來10年持續擴容,利好基層門診發展。 固生堂作為基層中醫服務龍頭企業,一直緊跟政策發展趨勢,堅持向上、向善的商業模式,不僅匯聚了國內眾多知名中醫師,并且持續把優質的醫生資源下沉到城市社區和農村,服務于基層老百姓,在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上擁有較大優勢,是行業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。 在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,公司要求每位小固在清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擔當下,應秉承老板心態和股東思維,不僅要有完成任務的決心,更要有追求卓越、創造價值的行動力。只有每位小固都把實現公司戰略目標視為己任,勇于擔當,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,推動公司持續快速發展。緊抓行業發展趨勢,實現可持續發展